
1. 权限声明与实际使用匹配:在Chrome应用商店上架的插件,必须在`manifest.json`文件中明确声明所需权限(如访问浏览数据、存储空间等)。若插件实际运行时请求超出声明范围的数据(例如声明仅读取书签却收集密码),将触发审核警告。开发者需确保权限描述与功能需求完全一致,避免因“过度索取权限”被下架。
2. 用户知情与同意流程:插件在首次安装或更新时,必须通过弹窗向用户展示数据收集目的及范围(如“用于广告拦截需访问当前网页数据”)。若涉及敏感操作(如读取剪贴板、监控网络请求),需提供二次确认选项。未明确告知或强制用户同意的行为均视为违规。
3. 数据加密与传输安全:收集的用户数据(如登录信息、浏览记录)必须通过HTTPS或其他加密协议传输至服务器,禁止明文传输。存储时需对敏感数据进行哈希处理(如密码字段),并限制服务器访问权限。若数据泄露或传输不安全,插件将违反谷歌的《商店政策》及GDPR等法规。
4. 第三方代码与依赖库审查:插件中使用的第三方库(如jQuery、React)必须为最新版本,避免包含已知漏洞。若引用外部服务(如数据分析API),需在
隐私政策中披露合作方信息。谷歌会扫描代码以检测恶意行为(如加密挖矿、键盘记录),违规者将被下架。
5. 动态行为监控与投诉响应:Google通过用户反馈系统实时监测插件行为,若收到大量关于“数据滥用”或“功能异常”的投诉,将触发人工审核。插件突然请求新权限(如从无网络访问转为后台数据传输)也会被标记为风险行为,需提交详细说明。
6. 本地化合规适配:面向不同地区的插件需遵守当地法律(如欧盟用户的“被遗忘权”要求插件提供数据删除接口)。数据存储服务器需位于合法区域(如欧洲用户数据不可存储在未认证的美国服务器),并在隐私政策中明确说明。